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有众多的名山大川,那壮美的景色,对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
而身边的完达山,就像一个这偏僻大山沟朴实而美丽的少女,娴静地隐居在祖国的东
北边陲。她的美,勾引着我这个好色之徒,每年必去几次和她亲密约会。
坐火车去完达山,东方红车站就是铁路的终点,我多要在东方红这个林区小镇小息
一下。清晨起来,有空闲,我就去北山公园吸食那含负离子极高的新鲜空气,赏大自然
的美景。顺小道上山,从大道上山,不知觉的便成为了习惯,这可能是我这个循规蹈矩
性格造成的。
东北的夏日,天亮的格外早,南方的朋友还在熟睡的时候,这里的太阳已经升起来
了,南方的朋友大多觉得不可思议,这里的夏天,就是这样。两年前,湖南衡阳的两位
同行来办案,没有到中午就困的睁不开眼睛了。我问他怎么没有休息好,他说,早晨的
阳光把他照醒了,一睁眼,太阳升起挺高了,就赶快起了床。宾馆里很静,没有见到一
个人。从宾馆出来,大街上也没有见到人,看了一下表,刚3点。
今天,自以为起得很早的我,来的山脚下的运动场地,已经有人在锻炼了。
继续向上走,早起的老人们,已经往回走了,山上的雾气明显的浓了起来。
山里人很会利用资源,在山顶的平地上,人们在两颗树之间固定一根木棍,就成了
一个单杠,锻炼的人一个个都身强体壮。
林中不知名的鸟儿在不停地鸣唱,循声望去,就是不见她的踪影。还有那机灵的
花鼠,在树上树下的穿来穿去,像大山深处的小姑娘,害羞的和我捉迷藏,端相
机的手都酸了,也没能留住它的影像。太阳出来照山岗,告诉我应该回走了,因
为火车只等我到7点20。
返回的路是北山公园的正门,还有晨练的人在陆续的山上。
下了北山公园就是农贸市场,赶早市的人们已经往回赶,我依然照旧,在这里
解决早餐。 这个市场的变化,引起我的联想。
2011年秋天来的时候,这个早市还是这样,宽敞的市场,中央还有大棚给人们挡雨遮阳。
每天, 商户们为人们提供着方便而丰盛的早餐。
2013年春天,市场摆在了路边。
拥挤的小道,熙熙攘攘的人们。
空旷的市场,中间的大棚已拆除,四周立起了围栏。
据商贩讲,领导规划在火车站附近新建一个市场,商贩们不愿意去,但这里就
不让经营了,可那里相对偏僻,不方便,没有人气,干了几天生意不好,就又回来,
这路边,也是经过和城管斗争才得到的。即使在路边,晨练的人回来都路过都来这
里,老百姓就是图个方便。
这里没有“市场”,但有市场。这话说起来真别扭,跟这个市场现状看起来
一样别扭。(就是没有领导指定的“市场”,但是有百姓需要的市场)。
我走到这熙熙攘攘的市场尽头,已是早市收尾的时间,回头望去,一边是
空闲的“市场”,一边是拥挤的路边市场,内心有说不出的惆怅。
路边的老人还在等待最后客人的光临,身后两个城管,远远的在维护着这里的秩序。
路边的老者在现做现卖的洗衣板,椴木的,木质松软细腻。
还有椴木的菜墩、菜板。
在路边发现有一个狍子头颅,是人们采山货拾到的,虽然品相不是太好,但狍子角
有特殊的药用价值,20大洋还是值的,就易主于我了。
我去火车站的途中,还真看到了人们说的新建市场,零星有人从那里走出来。
我好奇的走了进去,里面真的很大,但就是人气不旺。
2014年春天我又去完达山,清晨从北山公园下来,又走到这个早市,原来被圈市场的
大门已经打开,市场里购物的人们熙熙攘攘,卖山野菜的人挤满了路旁。
刺老芽,黄瓜香,刺五加叶。。。。。。。比比皆是。
老人们也把自己的手艺摆上了用场。
这种花曲柳很难寻到。
餐饮区,忙碌的摊主,他们是这里的“老字号”了。
热腾腾的包子
香脆的油条,非常好吃,这其中的一根就进入我的腹中。
各种油饼
晨练回家的人们
他们的辛苦劳动,为人们提供着生活的便利。
供不应求的玉米面饼
我在吃饭的时候问摊主对这个市场变化的评价,他说新来的领导挺好,
又让回来经营了,就怕再来一个领导,又变了。

一个市场的变化,彰显了我们这个烦躁时代的特征。市场回归了,我们的人
心何时能回归于平静?特别是领导,决策前,是否应该考虑利民和实情?愿今后
少一些拍脑袋的决策和面子工程。
在即将走出市场大门口时,卖山货的商贩正在收摊,插在货摊上的小五星红旗,
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停的摆动,在阳光下格外招眼,这显示着我们的人民,是多
么热爱自己的国家!

走出市场,人们沐浴在阳光下,又开始幸福的一天。。。。。。。
评论